大皖新闻讯8月8日下午,“2025中国(合肥)数字汽车先锋荟暨整零共创对接会”在合肥高新区举行。江淮汽车、奇瑞汽车、长安汽车等整车企业及省内外相关零部件企业、金融机构等汇聚一堂,围绕数字汽车领域的整零协同、技术创新与生态重构等内容开展交流研讨,而安徽省汽车创新中心也发布了包括技术、产品、场景在内的数十项需求清单。
发布技术产品和场景“需求清单”
安徽省汽车创新中心是面向下一代汽车形态和产业生态的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型研究机构。面向汽车产业及企业创新发展痛点,安徽省汽车创新中心建设了“整零共创”多维需求库,牵头组织开展联合创新,架起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桥梁。
会上,安徽省汽车创新中心发布了涵盖先进制造、新材料、智能底盘、智能网联等领域的技术和产品创新需求,以及园区智能化改造、交旅融合两大场景需求。其中,技术创新需求包括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智能化技术等。产品创新需求包括智能网联产品、智能底盘产品等。
而场景需求中的“园区智能化改造”,是针对某园区早晚高峰公共交通接驳难的痛点,构建常态化无人接驳环线,并通过路云协同保障车辆安全高效稳定运行。“在园区部署无人清扫车,实现清扫作业的高效执行、精准覆盖和标准化管理,降低人力成本,并可将清洁数据接入园区管理平台,推动园区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运维。”安徽省汽车创新中心负责人介绍。另外,场景需求中的“交旅融合”,是在某热门景点、大型国际会议中心区域内,打造汽车科技前沿探索阵地,依托庞大客流资源,构建安徽省汽车产业集中展示窗口。
安徽省汽车创新中心发布关键技术需求清单。
“数字汽车”发展 安徽应贡献更大力量
当前,数字汽车正以“基因重构”之势引领产业变革,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重塑整个产业格局。这一转型过程中,数字技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已成为贯穿汽车研发、 生产、 应用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催化剂”。
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表示,数字技术是驱动汽车全生命周期创新的核心催化剂。安徽汽车产业基础雄厚、动能强劲,在数字技术与产业创新融合方面具备率先突破的优势和使命。数据显示,今年 1-6 月,安徽汽车产量达到 150 万辆,跃居全国首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从 2020 年到 2024 年,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从 10.5 万辆飙升至 168.4 万辆,四年间增长 15 倍,排名也从全国第 4 位跃升至第 1 位。“这一发展成效,更加证实了安徽有必要加快开展数字汽车技术和产业创新, 加快抢占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制高点。”
叶盛基说,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浪潮的背后, 正是智能汽车生态对传统汽车产业逻辑的颠覆。汽车不仅承载着交通工具的功能,而且是能够持续升级的“移动终端”。“希望大家一起携手努力,助力安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也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发言。
随后的圆桌论坛围绕“数字汽车的产品定义与生态重构”主题展开热议。江淮汽车技术中心、奇瑞汽车合肥研究院分享了前沿技术研发成果与实践案例,安徽省智能网联系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实验室、安徽省智能电磁动力系统关键共性技术实验室也分别介绍了技术与创新产品布局,以技术策源筑牢数字汽车产业根基。
圆桌论坛。
合肥高新区新能源汽车形成全链条优势
本次活动由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合肥高新区管委会指导,安徽省未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主办。会上,高新区投促局、科技局也分别推介园区产业投资环境及新型研发机构“双链融合”赋能新实践。
据了解,新能源汽车作为合肥高新区“5+2”重点产业之一,目前已形成全链条发展态势。未来,合肥高新区将持续释放“核心技术攻关—整零协同创新—场景规模应用”的全链条生态优势,为汽车产业升级注入“高新动能”,与各方携手冲刺千亿级产业目标。
大皖新闻记者 项磊 实习生 何子豪
编辑 汪艳
【来源:大皖新闻】
景盛配资-配资资讯-配资开户网-股票在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