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动汽车、人工智能、机器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新三驾马车。
这些改变传统的科技创新,也对原有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带来的改变。
比如,电动汽车在辅助驾驶下,产生的交通事故责任划分。
比如,人工智能在AI幻觉时做出的错误答案,引发的损失责任划分。
还有,就是日渐增多的机器人在上路时,和行人发生碰撞以后的责任划分。
今天这个事故,是发生在广东省潮州市的餐厅。
2024年3月16日,4岁熊孩子和母亲在餐厅就餐时,随意跑动。
对此,妈妈溺爱不管,服务员劝阻不了,最终熊孩子撞到了正在执行送餐任务的机器人。
万幸的是,机器人比较耐实,没有损坏。
展开剩余57%熊孩子自己被送医,又先后2次到医院进行复查,其间共产生医疗费用470元,餐饮店垫付其中441元,并免除其当日318元用餐费用。
但此后,熊孩子家想让餐厅再出一把血,提出要赔偿医药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各项经济损失合计13881元。
对此,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人民法院认为,熊孩子的监护人对其疏于管护,亦存在过错。综合考量双方过错程度、因果关系参与度等因素,法院依法判决该餐饮店就熊孩子的各项损失承担50%的赔偿责任。
各打五十大板,倒也符合预期。
当前,酒店、餐厅都开始更多使用送餐机器人。
暑假是熊孩子出行的集中期。
不管是出于好奇心围观,还是打闹追逐碰撞,都会有越来越多的熊孩子和机器人亲密接触的案例。
电动汽车的智能驾驶,已经正在被关进笼子里。
对送餐机器人的安全问题,你怎么看。
发布于:福建省景盛配资-配资资讯-配资开户网-股票在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