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2025中国国际涂料博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作为涂料界的年度盛会,2025 涂博会以“新质引领、科技赋能’为主题,打造超了超10万平米展示空间,汇聚 500 多家产业链企业,带来原材料、绿色涂料、智能制造等全品类展品。本届展会产学研用高校专区,汇聚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大、北京化工大学、江南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高端装备全国涂料重点实验室等20所知名高校院所,带来了先进科研成果,助力中国涂料行业的科技进步。
展会现场,搜狐焦点家居邀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端装备涂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及复旦大学的六位学者,针对当前行业发展态势和技术趋势、未来涂料行业产学研合作重点发展方向等话题进行分享,探讨了高校研发到产业化应用的关键环节和挑战。
展开剩余79%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申亮教授长期致力于高等教育与科研工作。该校早在2009年便在国内率先于应用化学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开设涂料方向班,2013年联合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正式成立国内首个涂料与高分子系,构建“高校+行业协会”协同育人体系,形成覆盖本硕的多层次涂料人才培养模式。
系部坚持“在做中学”的核心思路,通过实验教学和校企协同实习基地(如三棵树、立邦等),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与工程思维,实现“毕业即就业、上岗即上手”。目前已培养350余名毕业生,广泛就职于国内外知名涂料企业,从事研发、生产、技术服务等核心岗位,为我国涂料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副教授、博导顾林介绍道,学院专注于海洋化工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尤其在涂料方面形成了以海洋防腐、防污及功能性涂料为特色的方向。因位于珠海,依托地理优势,学院开展了包括船舶涂料、深海防护涂层、海洋牧场防护材料及隐身防伪雷达涂料等多项研究。
在这次展会中,学院重点展示了超双疏涂料,该材料兼具疏水疏油特性,水油接触角均超过150°,具备自清洁功能,可应用于光伏板、玻璃防雾及辐射制冷涂层。此外,还介绍了一项前沿技术——水润湿转化二维纳米填料,该材料在水性环境中亲水、干燥后转为疏水,能显著提升涂层的防腐性能,特别适用于绿色低VOC水性涂料体系,目前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在研发与实际应用转化方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主任王继虎指出,实验室成果与产业化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包括原料纯度、生产设备和工艺条件控制等工程化问题。因此,学校积极推动教师深入企业合作,提升其将科学问题转化为技术乃至工程应用的能力。
针对涂料行业未来人才需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一所以“工程专业”为特色的地方公办本科院校。该校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于2008年和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合作,开始探索涂料行业本科人才培养路径,2018年获批全国首个涂料工程本科新专业(专业代码081307T)。王继虎强调需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覆盖高分子合成、配方设计、助剂开发、涂装技术及环保与管理等多领域。学校通过开设8门专业课程和为期一年的企业实践,使学生具备从研发、生产到技术销售等多方位的实战能力,实现与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方亮介绍,该校是一所以工科为特色的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及金属材料等多个专业。其所在课题组近年来将涂料作为功能材料的重要应用载体,重点发展光、声调控技术。研究成果包括近红外选择性反射颜料(可用于汽车涂料及建筑涂料起到降温作用)、透明隔热材料、红外辐射材料以及声学涂料(用于隔音降噪)等。这些技术旨在推动涂料向绿色化、多功能化发展,契合国家低碳战略与民生需求。
方亮指出,产学研转化需克服技术适配性、成本优化及企业协作等挑战。学校鼓励教师深入产业化,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迭代推动成果落地,实现“论文写在工厂车间”的目标。
高端装备涂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张梦双博士表示,今年涂博会已升级为推动行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平台,有效促进了高端工业涂料的国产化与创新生态构建。她指出,行业正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创变”,环保成为技术升级的驱动力,产学研合作也迈向深度融合。未来,产学研应重点聚焦生物基材料、低碳技术等绿色方向,突破特种树脂、智能涂装等“卡脖子”环节,并构建AI辅助配方设计、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体系,以协同创新机制推动涂料行业向高科技新材料产业跃迁。
复旦大学先进涂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据介绍是教育部于2001年4月批准成立的首批44个工程研究中心之一,也是该校首个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以复旦大学为依托,致力于建设国际一流的涂料研发机构,已成为我国先进涂料基础理论探索、前沿技术研发和高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部分成果已实现产业化应用。
2025中国国际涂料展览会不仅展现了行业绿色化、智能化的最新成果,此次采访则凸显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对产业创新的核心推动作用。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高校与企业的协同正突破技术壁垒、优化人才供给,推动涂料行业从传统制造向高科技新材料领域跨越。未来,以生物基材料、智能涂装、绿色低碳技术等为代表的创新方向,将进一步加速涂料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赋能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发布于:北京市景盛配资-配资资讯-配资开户网-股票在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